一、函数的作用:
提高代码的可读性,减少代码的冗余,方便调用和修改,组织结构清晰
二、函数的定义:函数遵循先定义后调用的原则
1、无参函数
def funcname(): #def 是关键字,后跟函数名(): 子代码 #函数要执行的代码 return #return返回值,没有时默认为none
2、有参函数
def funcname(参数1,参数2): #参数个数可以为一个和多个 函数体 return
三、函数参数分类
def func(x,y): res=x+y return resf=func(1,2)print(f)
形式参数:定义函数时的参数,本质就是变量名,上例中的x,y就是形式参数
实际参数:执行函数时的参数,本质就是变量的值,实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值,上例中的1,2就是实际参数
一)、实际参数:
1、按照位置传递给相应的参数
def func(x,y): res=x+y return resf=func(1,2)print(f)
2、按照关键字传值,将不再受位置的限制
def func(x,y): res = x+y return resfunc(y=2,x=1)
3、按位置传值和按照关键字传值混用 1)按位置传值必须在关键字传值的前面 2)对于一个形参只能赋值一次
二)、形式参数:
1、位置参数:必须传值的参数2、默认参数:定义时赋值的参数就是默认参数,默认参数必须放在位置参数的后面,有默认参数时,可以不传递参数3、*args:动态参数,一个*时可以随意传递位置参数,打印结果是把参数作为一个元组输出
def f1(*a): print(a, type(a))f1(123, 456, 789, [1, 2, 43])打印结果(123, 456, 789, [1, 2, 43])
4、动态参数**,传参时必须key,value的形式传递,最后会生成一个字典的形式
def f2(**a): print(a, type(a))f2(k1=123, k2=456)打印结果为{'k1': 123, 'k2': 456}
5、可以同时接受单个参数和key/value参数
def f3(*a, **aa): #会把所有的位置参数作为一个元组,key/value参数作为一个字典 print(a, type(a)) print(aa, type(aa))f3(11, 22, 33, k1=123, k2=456)打印结果为(11, 22, 33){'k2': 456, 'k1': 123}
6、把列表,元组,字典传入函数
def f4(*args): print(args, type(args))li = [11, 22, 33, 44]f4(li, 123) # 直接列表的名字,会把列表当做一整个元素当做函数生成后的元组的一个元素f4(*li) # 使用*列表,会把列表内的每个元素当做函数生成后的元组的每个元素,类似于循环生成元组,元组列表类似打印结果为([11, 22, 33, 44], 123)(11, 22, 33, 44)
7、把字典传入函数
def f5(**kwargs): print(kwargs, type(kwargs))dic = {"k1": 123}f5(**dic) # 将字典传入到函数,需要使用双星号(**)打印结果为{'k1': 123}
8、混合使用
def f6(x, *args, **kwargs): print(x) print(args) print(kwargs)f6(1, 2, 3, 4, 5, k="a", v="z")打印结果为1(2, 3, 4, 5){'v': 'z', 'k': 'a'}
总结:形式参数的传入顺序: 位置参数-----*args-----**kwargs----默认参数
四、函数的调用和返回值
函数的返回值是return,函数不加return时默认的返回值是None,return可以返回任意值,也可以多个值,return后不跟参数默认返回的是None
def func(x,y): print(x,y) res=x+y return resf=func(1,2) #函数遵循先定义后调用原则,函数的调用就是func(1,2) 函数名加(),函数的执行结果,需要在调用时赋值给变量,然后printprint(f)执行结果为1 2 #函数执行时内部代码的执行结果3 #3即为函数的执行结果,函数的执行结果是返回给函数本身的